黄铭峰: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大众审美时代
时间:2024-02-19 15:24 来源:收藏界黄铭峰,上海人,应用心理学与历史学教育背景,曾经从事过人才培训、猎头顾问、心理咨询、K12教育辅导等工作。
教育规划师、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产业战略规划师,同时也是中国特色通识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是一位通识老师、跨文化研究学者、业余作家。(微信号:壹叁柒柒肆叁肆伍零捌柒或hmf790719)
历经20年中外文化、历史及艺术的深度思考探索,对中国各行业的产业发展大趋势有较深的理解。希望运用自己的学识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正在从事珠宝及中西方古董艺术品的投资收藏与经纪工作,充分运用通识教育的学习理论与方法,辅以应用心理学的技巧在艺术品领域进行全方位社会实践,十年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外古董艺术品全体系收藏鉴赏家、国内优秀拍卖师、知名古董艺术品经纪人。
今后发布的文章内容,主要围绕着文化艺术、教育、心理这几块大众最为关注的学科领域进行讨论,系统阐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希望汇聚社会共识,并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藏品: 郭德洪(笔名郭得虹) 花穿庭院 90*60cm (未装裱)
自2011年的时候决定封笔起,到2021年8月份决定开笔,差不多正好十个年头。十年间,数次想开始写东西,但写了一段时间仍然无法坚持下去只能作罢。究竟是为什么?实际自己也未必清楚,可能是暂时没有走出前几次创业的重大失败的阴影,真的没有兴致提笔,一直心理上在逃避,而且还有点明知故犯的味道。
现在,认识到这种不负责任的思想行为是错误的,所以回归正确轨道。写了两个月,而且持续有想法思路,感觉这次算是写作时机到了,以后会一直坚持下去,写到写不动为止。因为,是自己的责任就逃不掉,而且逃避的过程也非常痛苦,天天受精神煎熬,各种自责和妄想。现在,虽然也很累,但感觉心里踏实,也没空七想八想,就是想办法把十年欠下来的文字债还上,这样心理上会解脱。
目前粗算一下,十年间欠了上千篇文债是有的,加上现在时不时七七八八会冒出新的题材,要写的内容实在太多,写作压力其实是蛮大的,心理上感觉到紧迫焦虑。之前巅峰时期一天的写作量是10000-15000字左右,现在随和年龄增大精力实在有点跟不上,加上很久没写笔头有点钝,大概能维持在3000-5000字左右。后面需要身心全面调整后,应该是可以恢复到接近每天10000字的水平。现在还忙于十月份拍卖师考试的复习准备,到十一月后会空出时间,应该是状态回升,写作会有所加速吧。
今天的话题就是最新冒出来的,感觉有点像在行业里指点江山一样。其实,这就是一个常规的学术探讨,笔者作为一个行业观察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思考结果呈现出来,这是责任,能不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根本就不是自己关心的事情。是否及时将思考结果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才是笔者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是承载着天道意志。毕竟,平生所学就是为了从事文化艺术方面的社会推广教育工作,做这方面的学习研究本来就是份内事,写出来就算是对社会大众和政府相关部门做交待了,大家各持所需就行。
虽然笔者入艺术行业时间不长,而且也确实在个人的知识体系框架中,艺术模块的知识之前不太关注,本来就是短板,但这不影响对行业的观察和分析。职业规划师和产业战略规划师,本来就是研究这些产业发展规律,这还是属于专业研究,最多是研究水平还没到厚积薄发的时候。当然,大致的问题还是可以看清楚的,所以就斗胆承让了。
从今年对于国内艺术市场的总体观察来看,笔者总结下来是看似繁荣、实则混乱无序,市场泡沫严重,艺术品消费极度低迷,消费者对市场极度不信任,缺乏艺术品消费欲望,整个市场处于休眠期和深度调整状态。加上疫情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又面临央行银根收紧,流动性不足导致的消费市场乏力。短期来看,这种情况仍将维持2-3年左右,大家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艺术品将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寒冬期。
可以说,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如此萎靡不振,一方面确实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属于不可抗力影响。而另一方面,人为主观层面的影响,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责任编辑:收藏界